以往人們在買房的時候對價格、位置、朝向等問題關注得更多,而總認為通風是專業人士才需了解的問題。經歷了“非典”之后,最近一段時間人們對住宅通風問題的關注達到了空前高漲的程度。為了讓買房人更清楚地了解住宅的通風問題,多家開發商及相關專家學者就通風、采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以往人們在買房的時候對價格、位置、朝向等問題關注得更多,而總認為通風是專業人士才需了解的問題。經歷了“非典”之后,最近一段時間人們對住宅通風問題的關注達到了空前高漲的程度。但同時由于對“非典”的過度緊張也產生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為了讓買房人更清楚地了解住宅的通風問題。日前,本報與國家住宅工程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三期健康居住大討論在冠城園舉行,多家開發商及相關專家學者就通風、采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住宅有兩種通風方式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暖通專家潘云鋼副總工程師認為,住宅保持良好的通風量是保證居住健康的前提。因為任何一種病菌只有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后才能導致人發病,因此只要將病菌稀釋到一定濃度之下就是安全的。而良好的通風則是稀釋室內有害物質的最好措施,也是較現實可行并容易操作、達到標準的。目前住宅的通風方式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通風,另一類是機械通風,如加新風系統或加強排風等。
自然通風板樓是否一定比塔樓好
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為板樓的通風效果要比塔樓好。原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副總設計師開彥認為,作為城市,生活是多種多樣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板樓和塔樓都能夠做到健康,問題是用什么理念和什么方法、什么要素去做,怎么把通風的概念、健康的概念灌輸進去。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把不利的因素消滅,健康的東西不是專利,人人都應該享受健康的條件,什么樣的樓都能夠做健康住宅。
光彩國際吳若剛也認為“現在是板樓時代,塔樓不是很好賣”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不能一概而論板樓比塔樓好。所謂的塔樓為什么不好,因為塔樓的密度比較高,原來的塔樓是一梯八戶或者十戶。但一些塔樓卻可以做到一梯四戶,如光彩國際相當大的比例是一梯二戶甚至十幾層是一梯一戶,生活的人只有1000多人,從居住的密度來講是非常低的。所以,買房人不能簡單地認為塔樓不能買,這還要看具體詳細的產品內容,只要是周邊環境和室內環境確實達到了健康住宅的標準,不管是塔樓、板樓,都是有客戶追捧的。“非典”之后面市的一些新樓盤為加強通風效果在設計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進。
最近面市的位于太陽宮的太陽星園是一個總建筑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大型項目,其中既有塔樓也有板樓。其開發商北京太陽宮房地產開發公司常務副總韓國建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認為板樓實現自然通風比較容易,而塔樓實現自然通風就比較難。實現居室內的自然通風,基本上可以采取三個措施,第一是對板樓來講,嚴格控制板樓的進深。太陽星園有三分之二是板樓,一般控制在14米之內,不允許超過14米。第二,其余三分之一的塔樓大部分是分錯性塔樓,每套里面有三個面朝外,有三面外墻,使通透性提高很多。第三就是加大了窗戶的面積,窗地比一般是1:5.13。
機械通風有哪幾種形式
據鋒尚國際公寓研發中心主任史勇先生介紹,鋒尚采用的是集中置換式(下送上回)全新風系統,與通常的中央空調(全空調)系統完全不同。該系統的功能是,提供人體健康所需的新鮮空氣,不參與調節室內溫度。送入室內的新風溫度比室溫略低,由房間的下方送入并沉著在人體周圍緩慢上升,全部送風均來自室外的新鮮空氣,最后由統一的排風管集中排放到室外。而普通的中央空調系統由于要承擔較大的采暖制冷負荷,采用的一般為混合式送風方式,即一般情況下有75%的空氣是重復回收利用的,僅補充一小部分的新鮮空氣,即部分回風與新風混合,并經過空調箱的冷熱交換后送至各個房間。
據了解,目前采用置換式的全新風系統的鋒尚國際公寓將通風機組置于各個樓的樓頂,新風由新風口進入空調機組,經過過濾、冷熱加濕處理后由送風管道直接送至各個房間,然后通過回風管道由排風機集中排出室外。此外,為了杜絕排風口以及各個廚房排煙口的排風與新風的短路,在系統設計中,已經嚴格地將新風入口遠離各個排風風口,這樣也就完全將送、排風隔離開了。
棕櫚泉國際公寓采用的是美國復合風道戶式中央空調系統,據開發商曾偉介紹,該戶式中央空調不僅能解決冷暖問題,它的新風系統及過濾、殺菌功能更具有現實意義。這種風道材料內敷防菌抗霉隔離介質。戶式中央空調系統新風量配置對于中、小戶型(不大于5口之家)可提供每人50立方米的新風。
另外,中央液態冷熱源的環境系統也被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所關注,據專家孫先生介紹這種系統主要靠水的循環,把土壤下面的熱量提取出來。給通風系統提供了冷源和熱源,通過液體輸送熱量和冷量的,可以把熱量和冷量直接送到每一個房間里。